A HISTORY OF VALUE CREATION
创造价值的历史
日水自创业以来,从大自然的馈赠中创造多样化价值,
通过"食尚"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课题。
今后将继续为实现健康富足的生活做贡献。
1911

从拖网渔业开始,
完成水产业的产业化
日水的历史始于1911年,当时的田村市郎创立田村汽船渔业部,以下关港为根据地,与国司浩助一起,着手进行拖网渔业经营。
1919年变为共同渔业株式会社,开发引进拖网渔业的新技术并壮大业务。1930年将基地搬迁至户畑渔港,借此机会健全了拖网渔业所必需的制冰和冷藏仓库储存、加工、销售等各项功能,构建了水产品的供应链。
- 1911
- 着手经营拖网渔业
- 1920
- 成立首家民营水产研究机构"早鞆水产研究会"
- 1921
- 作为民营拖网渔船,日本首创安装无线电信装置
- 1927
- 实现柴油发动机实用化
- 1930
- 早鞆水产研究会开发船内速冻装置并投入实用
1921

实现水产品的充分
利用与高效应用
我们不只是销售水产品,还为创造新价值发起了挑战。
为了充分利用那些难以作为水产品进行销售的鱼,进而避免浪费,我们致力于让当时还是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竹轮鱼糕"实现工业化。1921年成立日本竹轮鱼糕制造所,正式进入了竹轮鱼糕的生产和销售领域。
另外,我们还开始利用竹轮鱼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鱼的不可食用部位来生产鱼粉。就这样,我们通过对捕捞到的水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了提供形式多样的水产加工品。
- 1921
- 成立日本竹轮鱼糕制造所
- 1922
- 引进美国制造的米金式鱼饵制造机,开始生产鱼粉
1950

开发和提供加工食品
进入1950年代,除了渔业捕捞事业之外,为了扩大在陆基地上的事业,日水正式启动了鱼肉香肠和冷冻食品等加工食品事业。
在家庭烹饪冷冻食品领域,1959年推出了首款"茶碗蒸蛋",此后从1960年代起相继推出"儿童可乐饼"、"蟹肉奶油可乐饼"、"白鱼"、"蟹肉烧卖"、"鱿鱼天妇罗"等产品。
在1980年代末,家用冷冻食品市场开始增长的时期,我们走在同行的前面,率先推出带有冷冻配菜的冷冻面"什锦面"和冷冻米饭"烤饭团",发掘新需求,为扩大市场做出了贡献。进入2000年代,又开发可自然解冻的商品,适应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接连不断地推出既好吃又方便的冷冻食品。扩大了加工食品事业。
- 1946
- 因太平洋战争而中断的"烤竹轮鱼糕"重启生产
- 1952
- 开始正式销售"金枪鱼香肠"(鱼肉香肠)
- 1959
- 开始生产首款家庭烹饪冷冻食品"茶碗蒸蛋"
- 1968
- 开始在全国推出"烤竹轮鱼糕"
- 1987
- 推出家用冷冻食品"Cook For Me 什锦面"
- 1989
- 推出家用冷冻食品"Cook For Me 烤饭团"
- 1999
- 推出自然解冻冷冻食品"便利盒饭"系列
- 2002
- 推出不使用蛋白的竹轮鱼糕和鱼肉香肠
1960

开发冷冻鱼糜和
创造鱼糜产品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量丰富的明太鱼,日水开发了前所未有的"冷冻鱼糜"。
我们与北海道立水产试验场进行合作研究及开发,1960年成功生产出冷冻鱼糜,1964年在自家公司的拖网渔船上搭载冷冻鱼糜生产设备,开始试验在海上捕捞后立即加工成冷冻鱼糜。1967年正式开始生产,次年搭载最先进生产设备的冷冻鱼糜拖网渔船投入使用并开始量产。
使用冷冻鱼糜的鱼肉香肠、可生食的美味"烤竹轮鱼糕"在日本全国销售。利用以前未能充分利用的明太鱼,创造出了海上冷冻鱼糜及用其制成的食品等新价值。
- 1959
- 开始与北海道立水产试验场合作研究明太鱼鱼糜
- 1960
- 开发冷冻后品质不变的鱼糜
- 1960
- 开始研究海上冷冻鱼糜
- 1967
- 玉荣号开始正式在海上生产冷冻鱼糜
- 1967
- 开始在"鱼肉香肠"中使用明太鱼冷冻鱼糜
- 1968
- 在全国推出可生食的美味"烤竹轮鱼糕"
1965

强化水产资源的获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沿海各国开始主张本国领海权,日本远洋渔业的作业海域逐渐缩小。1977年,美国和苏联(当时)开始实施200海里水域管制,对日水的捕捞事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日水预见到了这一形势,作为取代捕捞这种水产品的获取方式 ,在日本国内外强化水产品采购,在海外设置了收购、捕捞等业务网点。一部分的海外网点延续至今,担负着获取全球水产资源的重要作用。
- 1965
- 开始在北美采购水产品
- 1974
- 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设立日本水产U.S.A.公司
- 1975
-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荷兰港设立水产加工厂(现在的Unisea公司)
- 1978
- 设立智利渔业合资企业EMDEPES公司
- 1985
-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设立Great Land Seafoods 公司,开始生产明太鱼鱼糜
- 1988
- 在智利设立三文鱼养殖公司Salmones Antartica(S.A.)公司
- 1988
-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日本水产欧洲公司
- 1990
- 在智利设立日本水产拉丁美洲(N.A.L.)公司
- 1990
- Unisea公司第2工厂(鱼糜工厂)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竣工并开始生产
1978

着手研究高纯度EPA,用于医药品原料
日水的EPA(二十碳五烯酸)研究始于1978年。1980年,与千叶大学合作进行EPA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发现了它的功能。1981年,开始与制药公司进行医药品开发的合作研究,并先后于1990年和1994年,作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高血脂症的治疗药在日本获得了批准。同时,日水在世界首创确立了EPA的高纯度提纯技术,实现了高纯度EPA的量产,作为医药品原料一直进行生产和供应。在美国,EPA对心血管疾病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应用于2019年获得批准,日水正在不断发掘蕴藏于EPA中的潜力。
- 1978
- 开始EPA研究
- 1980
- 开始与千叶大学合作研究
成功实现EPA的高纯度化 - 1981
- 开始与制药公司进行医药品开发的合作研究
- 1990
- 作为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药获得批准
- 1994
- 作为高血脂症的治疗药获得批准
1988

向养殖事业发起挑战
作为取代渔业的水产品筹集方式之一,我们从1980年代末开始关注养殖业。
1988年,智利的Salmones Antartica公司开始三文鱼养殖,此后完成了筛选育种、采卵、饲养、加工和饲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另外,在1993年设立了中央研究所大分海洋研究中心,专业从事养殖研究开发工作,为后来加入集团的国内养殖企业提供支持。
2004年设立的黑濑水产,从事"黑濑鰤鱼 "的养殖,2022年全部出货量均为人工鱼苗。完全养殖的人工鱼苗有助于降低对天然资源的依赖。日水集团分别在2006年和2012年加入西南水产和金子产业,从事蓝鳍金枪鱼养殖事业,最近正在致力于大力发展短期养殖,通过约6个月的时间,饲养100kg左右的大型金枪鱼。
2023年实现了白对虾陆基养殖商业化,我们将不断挑战养殖领域的新可能性。
- 1988
- 设立Salmones Antartica(S.A.)公司
- 1993
- 设立大分海洋研究中心,负责养殖研究开发
- 2017
- 全世界首创通过鰤鱼类的ASC认证
- 2022
- 白对虾陆基养殖商业化
- 2023
- 养殖鰤鱼"黑濑鰤鱼 "的全部出货量均来自人工鱼苗
2000

通过水产品的全球供应链,
实现高附加值商品的供应
2000年代起,公司转型为集团化经营,构建全球水产品供应链,拓展水产品国际市场。
通过与秉持共同理念,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经营的公司相互联系与合作,形成了将全世界水产资源与餐桌连在一起的全球链和将各地区多样化功能连在一起的本地链。
日水集团在从资源到与餐桌相连的供应链中,发挥各家公司优势,通过全球合作,实现高附加值商品的供应。
- 2001
- 向新西兰水产企业Sealord Group公司投资
- 2001
- 收购北美家庭水产烹饪冷冻食品生产商Gorton's公司
- 2005
- 收购美国商用水产烹饪冷冻食品生产商King & Prince公司
- 2007
- 收购法国水产油炸冷藏食品生产商Cite Marine公司,进军欧洲加工食品业务
- 2023
- 制定"日水全球链"标志